一、系统定位
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依据,以“面向未来、育人为本,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深度融合、引领创新”为指导方针,以为“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为目标,搭建开放、共享、标准、安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平台面向教育领域各层面,包括:教育主管机关、教育机构领导层、教师、学生及各类教学辅助人员,通过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应用,为实现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
二、设计思路
1、教育信息化门户设计
通过对校园已有各种信息化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以校园门户的形式实现为领导、教员、学生及校内人员和相关协作单位等提供高效准确的信息服务。
2、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
以多样的应用系统为支撑,实现现有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有关资源的全面信息化。
3、教育信息组件集成管理
各种组件为系统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用以提高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增加软件的灵活性,有效降低系统维护成本。
三、子系统构成
1、教学管理系统
编制各种教学计划,实现自动排课与选课,提供数据的采集传输、计算处理和综合分析等信息服务。
2、学生管理系统
对学生从入学进校到毕业出校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审核、维护、传输、计算处理和综合分析。
3、协同办公系统
实现用户的日常公文管理和各种办公业务,支撑制度执行、文件传达、信息沟通和信息发布。
4、人事管理系统
对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入职、在岗和离职各个阶段的人事、劳资等各类事务进行全面管理。
5、科研管理系统
结合教育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和一线科研教师的科研工作流程,提供内容详实的统计分析数据,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6、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实现对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管理,保证各应用系统基于统一的模式、集中的环境开发与升级。
7、数据交换管理系统
以共享数据库与各系统之间的交换需求为出发,以提供高质量的数据统计和决策分析为目的,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数据共享、交换、清洗等功能。
四、系统特点
1、数据交换
依据原有的应用系统,有效的进行数据流定性定量分析,构建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接口;建立交换数据库,实现与原有数据中心支撑的应用系统的集成。
2、信息标准
对各部门间所需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和众多的应用系统以及庞大的信息量,进行统一、科学、规范地分类和描述;建立信息化标准的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安全管理
明确安全管理范围和内容,建立安全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层次规划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手段,形成完整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4、运维管理
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落实具体的工作流程、工作节点和控制点;在现有的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融合国际先进的IT管控制度、ITIL服务体系管理思想方法,实现人、技术和设备的融合,有效提升运维和管理能力。